结肠憩室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查手段,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无症状表现
约80%患者无典型症状,常在结肠镜、钡剂造影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 有症状表现
- 腹痛:多为左下腹钝痛或绞痛,可能伴便秘、腹泻或排便习惯改变。
- 炎症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提示憩室炎可能。
- 出血:黑便或黏液脓血便,严重时可致便血。
- 急腹症:穿孔时出现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或感染性休克。
二、影像学检查
- 钡剂灌肠X线检查
显示结肠壁上的囊袋状憩室结构,钡剂残留可提示憩室存在。 - 腹部CT扫描
- 诊断憩室炎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结肠壁增厚、周围脂肪炎症及脓肿等并发症。
- 增强CT可评估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
- 超声或MRI
超声用于初步评估,MRI用于需高分辨率影像的复杂病例。
三、内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
- 直接观察结肠黏膜,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开口的憩室,黏膜通常正常。
- 急性憩室炎期间慎用,避免穿孔风险。
- 胶囊内镜
适用于结肠镜无法到达的肠道部位评估。
四、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
-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升高支持炎症诊断。
五、鉴别诊断
需与结肠癌、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疾病鉴别,结合影像学、内镜及病理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病变。
总结
结肠憩室病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CT、钡剂造影)、内镜及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憩室位置、形态及并发症情况。无症状者多依赖影像学偶然发现,有症状者需结合炎症指标及影像特征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