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严重程度需根据治疗时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判断:
- 及时治疗可控制病情:早期通过药物驱虫、解痉止痛等措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蛔虫未造成胆道梗阻或感染,且及时取出虫体,疾病通常不致命。
- 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 蛔虫钻入胆道会引起剧烈腹痛(呈“钻顶样”疼痛),可伴随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蛔虫。
- 胆道梗阻可导致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
- 继发胆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发展为败血症、胆汁性腹膜炎。
- 长期存在蛔虫残体或虫卵可形成胆道结石,严重时可引发胆道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
危险人群与治疗措施:
- 6~8岁儿童、孕妇及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农民易发。
- 确诊后需尽快驱虫(如阿托品解痉),严重者需手术取虫(如胆总管切开术)。
预防建议:
-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
- 定期驱虫治疗,尤其儿童及高发人群。
该病在早期规范治疗下可控,但拖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