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的处理需根据肿瘤类型、位置及患儿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方案,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一、手术治疗
- 根治性切除:适用于未侵犯重要结构的局限性肿瘤,目标是全切或近全切除以解除压迫并获取病理样本。显微外科技术可精准分离肿瘤与神经、血管的粘连,降低失明、偏瘫风险。
- 姑息性手术:对无法全切的肿瘤,采用部分切除、减压术或脑脊液分流术缓解颅内高压,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二、放射治疗
- 辅助放疗:用于术后残留或放射敏感的肿瘤,如三维适形放疗、质子治疗等可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 个体化方案:需结合患儿年龄及生长发育评估,避免远期副作用。
三、化学治疗
- 药物选择:常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需监测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 联合应用:化疗常与手术、放疗协同,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四、靶向与免疫治疗
- 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生成,适用于特定基因突变肿瘤。
- 免疫疗法:通过单克隆抗体或疫苗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五、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治疗
- 团队协作: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联合制定方案,定期评估疗效。
- 心理与康复:术后美容缝合减轻心理负担,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
提示:治疗方案需严格个体化,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显著提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