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治疗
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原则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解除颅内压迫并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无法全切的肿瘤(如浸润性生长或位于重要功能区),需部分切除以缓解症状,为后续放化疗创造条件。术后需关注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如脑脊液循环梗阻需优先解除。 -
放射治疗
放疗适用于术后残留、复发或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常规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但需注意3岁以下患儿可能因脑发育影响出现认知障碍等副作用,此时可采用低剂量放疗联合化疗。新技术如质子束放疗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
化学治疗
化疗多与放疗协同用于恶性肿瘤,常用药物包括顺铂、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等。对于广泛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脊髓转移),可采用“夹心治疗”模式(化疗-放疗-化疗)提高疗效。部分病例通过早期化疗可延迟放疗时间,减少副作用。 -
其他辅助治疗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儿自身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如特异性抗原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等。
- 支持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脱水剂)、缓解症状(止痛)及营养支持,确保患儿耐受治疗。
注意事项:
- 需多学科协作(神经外科、放疗科、肿瘤科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如内分泌紊乱、发育迟缓)。
及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部分患儿生存率可达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