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冲洗伤口
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15分钟,若条件允许可配合肥皂水清洗(避免揉搓),以清除毒液和杂质。若毒刺残留需小心拔除。
2. 冷敷消肿止痛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可减轻红肿和疼痛。
3. 消毒与药物处理
• 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预防感染。
• 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涂抹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地奈德乳膏)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 出现感染迹象(红肿加剧、化脓等)需使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
4. 密切观察症状
注意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大面积红肿等严重过敏反应,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
特别提醒:
• 避免抓挠伤口,防止继发感染。
• 千足虫毒液呈酸性,若条件允许可用肥皂水(碱性)中和毒素。
• 面部伤口恢复较慢,建议3天内避免化妆和暴晒。
若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