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肝硬化的处理需综合病因治疗、营养支持、药物干预及并发症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一、营养支持治疗
- 高蛋白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优先选择富含胱氨酸的优质蛋白(如乳制品、蛋类),促进肝细胞修复。
- 热量与维生素补充:每日热量摄入建议30-35千卡/千克体重,重点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锌、镁等微量元素,可口服补剂或通过食物摄入。
- 分餐制:少量多餐(每日5-6餐),减轻单次进食对肝脏的负担,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二、病因干预
- 戒酒与基础病控制:严格戒酒(酒精性肝硬化),积极治疗糖尿病、血吸虫病等原发疾病,消除肝损伤诱因。
- 改善营养不良:针对长期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者,可结合肠内营养或静脉输注营养液,纠正营养失衡。
三、药物治疗
- 保肝药物:使用水飞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
- 抗纤维化药物:如秋水仙碱、泼尼松等,延缓纤维化进程。
- 抗氧化剂:补充维生素E、硒制剂,对抗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
四、并发症管理
- 腹水:限制钠盐摄入(每日≤2g),联合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必要时腹腔穿刺引流。
- 肝性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水平。
- 静脉曲张出血:通过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治疗预防出血。
五、其他措施
- 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评估病情进展。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维持情绪稳定。
- 终末期治疗:对肝功能衰竭者,评估肝移植适应症。
注意: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建议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肝功能分级、并发症严重程度调整用药及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