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内膜炎的处理需综合抗感染治疗、手术干预、并发症防治及全程护理支持,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一、抗感染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用药原则: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需静脉给药,疗程4-6周。
- 常见病原体方案:
- 链球菌:首选青霉素G(1000-2000万U/d),可联用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增强疗效;耐药菌株可选用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
- 肠球菌:需联合β-内酰胺类(如氨苄西林)与氨基糖苷类,疗程≥4周。
- 动态监测: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调整剂量以减少副作用。
-
抗凝/抗炎辅助治疗
- 合并血栓风险时可短期使用阿司匹林或肝素抗凝;严重炎症反应者酌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
二、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
- 药物控制无效、瓣膜穿孔/脓肿、心力衰竭、栓塞事件反复发作等。
- 高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风险,谨慎决策。
-
手术方式
- 包括感染灶清除、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4-6周。
三、并发症管理
- 心力衰竭:限制液体、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必要时机械辅助循环。
- 栓塞事件:脑栓塞需溶栓/取栓治疗;肢体栓塞考虑抗凝或手术取栓。
- 感染性休克: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及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
四、支持治疗与护理
-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肠内/肠外营养补充。
-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 监测与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超声,评估感染控制及心脏功能。
- 感染预防: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
五、特殊注意事项
- 耐药菌感染:尽早调整抗生素方案,必要时联合用药或手术干预。
- 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需同步控制原发病,调整药物剂量。
通过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人心内膜炎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