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以下是对其形成过程的详细解释:
-
病因
- 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腹膜后间隙,如肠道穿孔、手术切口感染、血行播散等。
- 损伤或穿孔:腹膜后器官的损伤或穿孔是腹膜后感染与脓肿形成的常见原因。例如,十二指肠、胰腺的损伤或穿孔,以及结肠手术、肾手术等术后感染。
-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形成,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等。
-
形成机制
- 细菌污染:当细菌通过上述途径进入腹膜后间隙后,会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 炎症扩散:由于腹膜后间隙组织疏松、血运较差,且对感染的控制能力低于腹腔,因此炎症容易沿腹膜后间隙扩散,并可能累及周围组织和器官。
- 脓肿形成:随着炎症的持续和加重,局部组织会发生坏死、液化,最终形成脓肿。脓肿内充满脓液,其外壁由炎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包膜构成。
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菌感染、损伤或穿孔等多种因素。为了预防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发生,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损伤操作。对于已经发生的腹膜后感染与脓肿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