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闭锁的危害较大,具体如下:
- 导致肠梗阻症状:结肠闭锁属于先天性肠道畸形,会造成肠道梗阻,致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患儿会出现腹胀、呕吐、无胎粪排出等典型症状。呕吐物通常呈粪汁样,腹胀较为明显。这些症状若未得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进食与营养摄入,进而阻碍其生长发育。
- 引起肠穿孔与腹膜炎:结肠闭锁后,闭锁近端的肠管因内容物不断积聚,压力持续升高,肠管会极度扩张。当压力超出肠壁承受范围时,肠壁可能会局部缺血、坏死,最终引发穿孔。肠道内的细菌和内容物会泄漏到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导致患儿腹部膨隆、水肿、发红,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呼吸困难、发绀等休克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 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频繁剧烈的呕吐会使患儿丢失大量的消化液,其中包含钾、钠、氯等电解质以及胃酸、胆汁等,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不仅会影响患儿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还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 引发短肠综合征:对于部分结肠闭锁患儿,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切除病变的肠段。如果切除的肠管较长,可能会导致短肠综合征。这会使剩余肠道难以完成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问题,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
- 存在其他合并畸形风险:部分结肠闭锁患儿可能合并其他脏器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统畸形等。这些合并畸形会进一步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生存率。
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以及新生儿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后护理的完善,结肠闭锁患儿的治愈率较以往已有明显提升。但总体来说,结肠闭锁仍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危害,改善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