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又称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是一种由易感个体反复吸入有机粉尘或化学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的形成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发病原因
EAA的发生通常与某些特定的抗原有关,这些抗原大多数来源于微生物、动物、植物、小分子化学物质以及某些药物等。常见的抗原包括:
- 放线菌:例如嗜热放线菌,它们常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如发霉的干草、甘蔗、室内加湿器和空调系统中。
- 真菌孢子:比如曲霉菌,它可以在大麦、木纸浆等农业产品中找到。
- 动物蛋白质:养鸽者、鸟类爱好者可能因长期接触鸟粪中的蛋白质而患病。
- 化学物质:一些工业化学品也可能引发此类疾病。
发病机制
当上述抗原被吸入并沉积于肺泡时,会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Ⅲ型变态反应
虽然Ⅲ型变态反应被认为是EAA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但这一假设并不完全支持所有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在农民肺患者中发现有Ig和补体沉积,然而病人在给予抗原刺激后血清补体水平并未下降,且病理表现并非典型的免疫复合物血管炎特征。
Ⅳ型变态反应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Ⅳ型变态反应在EAA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种类型的超敏反应涉及到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表明,EAA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数量增加,并且这些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性。
免疫细胞的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在EAA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们能够被抗原激活,释放出各种促炎因子如IL-1、TNF-α等,这些因子可以进一步吸引白细胞进入肺组织,加剧炎症反应。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某些病例中显著增多,并且其脱颗粒状态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程。
病理变化
EAA的病理特征随病情发展阶段而异。早期阶段,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泡区域,表现为单核细胞为主的浸润。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
预防与管理
预防EAA的关键在于识别并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病抗原。一旦确诊,立即脱离暴露环境是首要措施。对于急性发作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是首选疗法;而对于慢性病例,尽管激素治疗效果有限,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尝试使用。
EAA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疾病过程,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