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又称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是一种由易感个体反复吸入有机粉尘或化学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该病的表现症状多样,依据病情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急性型
急性型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通常发生在接触抗原后的4到8小时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有时高达40℃)、咳嗽、畏寒、疲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呕吐、厌食等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现。体检时可发现患者有发烧、呼吸困难,双肺可能听到湿性啰音,但哮鸣声很少见。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的症状相对隐匿,没有明显的急性发作特征。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数日至数周的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伴有食欲不振、容易疲劳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在体检中,医生可能会在双肺底部听到爆裂音,但一般无发热现象。
慢性型
慢性型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可能是从急性型转变而来,也可能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过程。患者常表现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晚期,且往往与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相关联。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弥漫性爆裂音,在晚期病例中通常会有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部分患者在暴露于特定抗原后仅表现出轻微的流感样症状,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损伤和功能丧失。对于疑似患有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避免病情恶化至危及生命的程度。
为了准确诊断该病,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接触史、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血清沉淀抗体测定结果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等多种因素。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脱离致敏环境,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支持治疗或激素治疗措施,以防进一步的肺部损害。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并发症,则需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