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症治疗
-
降温处理
高热易引发惊厥和脑水肿,需及时降温至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冷敷)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必要时结合激素治疗。 -
控制惊厥和抽搐
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缓解抽搐,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缺氧加重病情。 -
防治呼吸衰竭
重症患者需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脑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需用脱水剂(如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二、支持治疗
-
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 -
康复治疗
恢复期针对运动障碍或癫痫,需进行康复锻炼或药物调整(如抗癫痫药物)。
三、辅助治疗
-
免疫调节
早期可尝试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但疗效尚不确切。部分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可缓解病情。 -
中医药辅助
如安宫牛黄丸等中药可能辅助改善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及时就医并规范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约10%-20%)和后遗症(如痴呆、瘫痪)的关键。
- 防蚊灭蚊:乙脑通过蚊虫传播,流行季节需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
- 疫苗接种:儿童及易感人群应接种乙脑疫苗,预防感染。
提示:乙脑病情进展快,需住院密切观察。若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