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形成过程如下:
- 病毒传播:乙脑病毒主要在蚊 — 猪 — 蚊之间循环。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子是传播媒介,尤其是三带喙库蚊。当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病毒在蚊子体内 “潜伏”、增殖。
- 侵入人体:带毒蚊子叮咬人时,病毒随蚊虫唾液传入人体皮下,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等处的细胞中增殖,随后有少量病毒进入血流成为短暂的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随血循环散布到肝、脾等处的细胞中继续增殖。
- 引发疾病:经过 4-7 日潜伏期后,在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成为第二次病毒血症。若人体免疫力强,病毒很快被消灭,一般不会有症状或出现轻度症状,感染者还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但少数免疫力低下者,体内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增殖,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发炎,造成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栓塞、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出现局灶性坏死和脑组织软化,导致乙脑发生,临床上表现为高烧、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升高以及脑膜刺激症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