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业绩预测与实际经营的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在进行业绩预告时,通常是基于当前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以及已知的订单、合同等因素进行预测。实际经营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的实际业绩,使得预测与实际存在差异。
2. 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和延迟性
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预告时,可能无法获取所有的经营数据,或者某些重要信息尚未得到完全确认。业绩预告的披露也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延迟,导致预测依据的信息并非最新的市场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业绩预告的准确性,进而产生与实际业绩的差异。
3. 外部审计与内部评估的差异
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通常基于公司内部的评估结果,但实际的业绩也可能受到外部审计的影响。外部审计可能发现一些内部评估未注意到的问题或风险,从而对实际业绩产生影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在审计期间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加大了预测与实际业绩之间的差异。
4. 会计处理的差异
年审会计师对会计处理提出异议是导致业绩预告不准确的主要原因之一。年审会计师容易与上市公司存在分歧的会计科目包括存货与合同资产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应收账款减值、投资收益确认、预计负债计提与商誉减值等,这些科目大多涉及到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环境和特点,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不确定结果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合理审慎判断。
5. 期后事项的影响
期后事项也会对业绩预告准确性产生影响。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分为期后调整事项和期后非调整事项。如果公司在编制业绩预告时未充分考虑期后调整事项对财务报告数据的影响,则可能导致业绩预告与定期报告数据存在差异。
6. 内部控制不规范
有少数公司承认财务核算、内部控制存在不规范情形,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例如,年审会计师对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的鉴证报告,显示公司财务核算、存货管理、成本控制等多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受公司财务核算混乱、内部控制失效等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至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均存在披露不准确的情况。
7. 主观故意误导投资者
有些公司出于配合公司融资、股东减持、市值管理等需要不惜以身试法,随意进行业绩预测,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
以上是导致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差异的常见原因,投资者在分析公司业绩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