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病因
- 糖尿病药物使用不当: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引发低血糖昏迷。
- 进食不良:老年人可能因为牙齿问题、食欲减退或其他原因导致进食不足,从而引起低血糖。
- 运动过度:老年人如果运动量过大,而没有及时补充能量,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
- 胰岛素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 严重肝病:肝脏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低血糖。
- 过度饮酒:酒精会影响肝脏的糖原合成和糖异生功能,导致低血糖。
- 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这些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 其他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导致低血糖。
发病机制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脑部。当血糖水平下降时,交感神经会受到刺激,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心动过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和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脑部对低血糖特别敏感,因为葡萄糖是脑部的主要能量来源。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脑部的能量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脑细胞受损。早期可能出现脑充血和出血性瘀斑,随后可能出现脑水肿和脑组织点状坏死。如果低血糖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坏死消失,形成脑组织软化。
症状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症状包括:
-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大汗、颤抖、视力模糊、饥饿、软弱无力、紧张、面色苍白、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等。
- 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如意识蒙眬、定向力及识别力逐渐丧失、头痛头晕、健忘、语言障碍、嗜睡甚至昏迷跌倒。有时可能出现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躁狂等。
- 混合性表现:即患者既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又有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
- 原发疾病的症状:如肝病、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等。
预防和治疗
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关键是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避免过量运动,定期检测血糖等。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补充糖分,如吃糖果、喝果汁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治疗低血糖昏迷通常包括静脉补充葡萄糖、胰升糖素、糖皮质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