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尽快控制病情的方法:
- 生活方式调整
- 减轻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 24kg/㎡以下,可通过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实现。例如,将每天的主食量减少 1/3,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6g;增加钾摄入,多吃香蕉、土豆、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减少食用油用量,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病情,应坚决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g,女性不超过 15g。
- 增加运动:每周进行 3-5 次运动,每次 30-60 分钟,运动形式可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相结合。运动强度以运动后无明显疲劳、心慌、气促为宜。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一般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平稳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2 种或 2 种以上的药物,以达到目标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 定期监测: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测量前应休息 5-10 分钟,测量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操作方法。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才能使血压得到良好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