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职称评审机构骗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收集证据
- 合同协议:查看与该机构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是否存在违约行为。比如合同中承诺的服务内容、费用退还条件等条款,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 付款凭证:保留好向机构支付款项的所有凭证,如银行转账记录、收据、发票等,以证明资金的流向和金额。
- 沟通记录:收集与机构工作人员的所有沟通记录,包括电话录音、短信、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查看其中是否有对方的承诺、虚假宣传或欺诈性表述。
- 其他材料:如机构提供的宣传资料、广告海报、网站页面截图等,若其中存在夸大其词、虚假承诺的内容,也可作为辅助证据。
-
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 公安机关:如果发现机构存在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所收集的证据,以便警方进行调查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
- 市场监管部门:可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反映该机构的不正当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违规机构进行查处。
- 人社部门:由于职称评审通常与人社部门相关,也可以向其反映情况,人社部门可能会对该机构进行调查,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 消费者协会: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其帮助和支持,消费者协会可能会介入调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寻求法律帮助
- 咨询律师:尽快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行的维权途径,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 提起诉讼:如果损失较大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机构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但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
-
向社会曝光
- 网络平台:在社交媒体、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上曝光该机构的欺诈行为,提醒其他消费者注意防范,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 新闻媒体:可以向当地的新闻媒体反映情况,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事件的影响力,促使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快处理进度。
面对职称评审机构的欺诈行为,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