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的大部分结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不起诉:如果案件情节轻微、证据不足或存在其他法定情形,检察院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像初犯、偶犯且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的帮信罪等,在经过调查后,若检察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就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
提起公诉并判处缓刑: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当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认罪态度较好等,法院可能会判处缓刑。比如危险驾驶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法院在综合考量后可能会判处缓刑。
-
提起公诉并判处实刑:对于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法院会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等实刑。例如一些涉及金额巨大、情节严重的经济犯罪,或者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暴力性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最终也可能会被判处实刑。
-
撤销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
-
继续侦查或变更强制措施:部分案件在取保候审期间,因证据不足等原因需要继续侦查,可能会延长取保候审期限,或者变更为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措施,其最终结局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性质、情节以及司法机关的审理结果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