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和实际权益范围存在明确界定,但并非全部海域均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领海。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国主权主张的核心范围
-
九段线内海域的法理地位
中国官方立场认为,南海九段线(现称“十段线”)是中国在南海的国界线,线内岛礁及其附属海域均为中国领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国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领海,从基线量起12海里范围内为领海。 -
历史依据与法理延续性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可追溯至秦代,历代均有实际管辖记录。1946年国民政府完成对南沙群岛的接收,并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获得国际承认。九段线在1947年首次公开标注,长期未受国际质疑。
二、实际权益范围的国际法解释
-
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区别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范围为基线外12海里,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中国主张的九段线内大部分海域(约210万平方公里)包含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历史性权利区域。但公约未明确承认九段线作为海洋边界的法律效力,导致国际争议。 -
岛礁法律地位的影响
- 可维持人类居住的岛屿(如永兴岛、永暑礁)可主张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 岩礁(如赤瓜礁、美济礁)仅能主张领海。
这一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在南海的实际管辖范围。
三、争议现状与国际分歧
-
周边国家主张重叠
越南、菲律宾等国依据“专属经济区原则”,将部分九段线内海域划入本国管辖,形成主权声索重叠。例如菲律宾援引公约第121条,主张黄岩岛为岩礁且不能产生专属经济区。 -
实际控制与法律主张的差异
中国目前实际控制西沙群岛和南沙7个岛礁,但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仍占据部分南沙岛礁。国际社会对中国九段线主张存在不同解读,部分国家认为其与公约存在冲突。
四、总结
- 法律层面:南海并非全部属于中国领海,九段线内既包含领海,也包含专属经济区和历史性权利水域。
- 现实层面:中国主张的21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部分区域存在他国实际控制或国际法争议。
- 争议焦点:核心矛盾在于历史性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现代海洋划界原则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