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主张,通常被称为“九段线”或“十段线”(2014年后部分官方地图更新为十段线),而非“十二段线”。这一主张基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主张,其法律地位和具体范围在国际上存在争议。以下是相关背景信息:
1. 九段线的由来
- 历史依据: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南海诸岛位置图》,用11段断续线标注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了这一主张,并在1953年去掉北部湾两段,形成“九段线”。
- 法律主张:中国认为九段线内的岛礁(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及其附近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管辖范围,主张历史性权利。
2. 十段线的更新
- 2014年,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新版地图,将九段线延伸至台湾以东海域,形成“十段线”。这一调整引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3. 国际争议与反应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争议:部分国家和国际法学者认为,九段线与UNCLOS规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原则存在冲突。
- 2016年南海仲裁案: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案裁决称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缺乏法律依据”。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该裁决。
- 其他声索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也宣称对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域拥有主权,实际控制部分岛礁。
4. 中国政府的立场
- 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议,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进行了岛礁建设、设立三沙市、加强海警巡航等行动,以强化实际控制。
5. 地图与信息来源
- 中国官方发布的南海地图可通过中国自然资源部官网或权威出版物查阅。
- 国际通用的参考地图(如美国国家地理或联合国相关机构)通常会标注争议地区的不同主张。
6. 注意事项
- 南海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法律和地缘政治因素,建议通过多角度资料综合了解。
- 部分网络地图可能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存在标注差异,需谨慎甄别信息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细节或最新动态,建议查阅中国外交部官方声明或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