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标人在招投标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职责可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执行和后续服务三个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
-
确认投标文件要求
深入了解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包括资质要求、技术规范、商务条件等,确保准备充分。
-
策划与文件编制
-
参与制定投标策略,协助编写投标文件,包括技术方案、商务报价、服务方案等;
-
根据招标方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设计。
-
-
资料收集与核实
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如市场调研数据、案例证明文件等,协助核实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现场执行阶段
-
文件提交与签到
按时提交投标文件,完成开标现场签到,确保流程合规。
-
现场沟通与协调
-
代表委托方与招标方、其他投标人进行沟通,解答疑问,传递委托方意愿;
-
协助处理现场突发情况,如澄清要求、技术答疑等。
-
-
风险控制与策略调整
-
实时监控投标进度,评估潜在风险(如报价异常、时间节点紧张等),提供应对建议;
-
根据评标动态调整策略,配合主投标人进行价格协商或合同条款优化。
-
三、后续服务阶段
-
合同谈判与签订
协助主投标人准备合同草案,参与合同谈判,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委托方利益。
-
项目实施支持
中标后提供技术指导、售后服务,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或管理问题。
补充说明
陪标行为需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参与串通投标等违规操作。不同场景下陪标类型存在差异:
-
发标方主导型 :陪标单位仅作为形式存在,无实质性利益关联;
-
投标方主导型 :陪标单位需配合抬高标底或实施价格垄断策略;
-
承办方主导型 :常见于拍卖等特殊场景,需确保参与企业数量符合招标要求。
建议陪标单位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防范法律风险,同时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