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籍调查测绘的工作流程可归纳为以下核心阶段及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 组织准备与资料收集
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组织,基层力量(如乡政府、村委会)参与协作,完成技术设计、资料收集(包括用地红线、权属核查结果等)、表册工具准备及人员培训。 - 预划不动产单元
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地籍图,在地籍区、子区范围内划分不动产单元,预编单元代码。
二、权属调查阶段
- 土地权属核查
各管理局或前海管理局负责用地审批项目的土地权属核查,明确产权边界及关联关系。 - 委托测绘与实地勘测
委托市地籍测绘大队进行地界放点测量、编制宗地代码,并制作宗地图。 - 权属确认与协作
农村地区需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参与权属调查,确保确权准确性。
三、不动产测量阶段
- 三维与二维数据融合
在传统二维投影基础上增加立体模型图,精确表达产权对象三维尺度及空间关系,支持土地、林海资源立体开发。 - 测绘成果生成
完成地籍测绘后,形成包含宗地图、权籍调查成果的完整数据,需经权利人确认。
四、成果处理阶段
- 审查与入库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成果审查入库(限3个工作日),确保数据符合登记要求。 - 档案管理与备案
审查通过后提交各管理局备案,并由登记中心统一归档管理。 - 历史数据衔接
强化二三维数据融合,实现历史二维数据与三维成果的统一存储和管理。
五、特殊情形处理
- 收地或宗地调整:需由管理局发出处理决定或签订补充协议,重新开展地界测量及权籍调查。
- 已有登记数据衔接:沿用已有地(海)籍调查成果,确保权籍信息连贯性。
流程图核心节点
- 用地审批项目委托 → 2. 地籍测绘与成果生成 → 3. 成果审查入库 → 4. 权利人确认 → 5. 备案与登记衔接。
注:实际执行中需根据用地类型(如国有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及地方规范调整具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