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政策文件和公开信息,纳入监测户的程序和方式可归纳如下:
一、主要纳入方式
-
农户自主申报
农户可通过书面申请、电话咨询或线上平台(如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APP、一码申报小程序)提交申请,并签订收入真实性承诺书。
-
基层干部排查
村级组织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会议等方式,核实家庭收入支出、“三保障”及返贫致贫风险,确定初步监测对象。
-
部门筛查预警
教育、医疗、住房等相关部门通过数据比对(如大数据平台、公积金/个税信息)发现风险线索,反馈给乡镇(街道)。
-
动态监测机制
建立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农户信息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家庭状况变化。
二、关键程序步骤
-
信息收集与初步筛选
-
村级收集农户申报材料,乡镇(街道)汇总后上报县级部门。
-
县级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如房产、车辆、存款等)筛选出符合条件家庭。
-
-
民主评议与公示
-
村级组织召开民主评议,确定初选监测对象,并在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
-
乡镇(街道)对公示无异议的名单进行审核。
-
-
县级审批与系统录入
- 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审核通过后,将名单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建立档案。
三、法律依据与保障
-
政策依据 :《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范程序。
-
监督机制 :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定期核查等方式,防止虚假申报和资源浪费。
四、其他说明
-
动态调整 :监测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因灾、因病等突发情况可及时调整。
-
权益保障 :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补助等政策。
以上方式综合了农户主动申报与部门监管,确保监测机制的精准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