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减率过高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承包方上报的结算文件含水率太高
承包方在上报结算文件时,可能存在高估、冒算的现象,如填报了大额合同外的措施项目费用,这些费用在结算时被审核方剔除,导致审减率升高。
2. 建设项目立项不严谨、监管不到位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立项不严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项目工程预算编制不科学、结算不真实,从而造成审减率过高。
3. 项目工程预算编制不科学
项目工程预算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预算与实际工程量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在结算时产生较高的审减率。
4. 施工合同编制不严谨
施工合同内容编制质量不高,未明确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费用取定清单,存在暂定价格或具实结算等留有报价缺口的条款,导致工程结算时缺乏双方认可的计费依据和标准,容易给施工方钻空子,虚增造价。
5. 合同价对结算缺乏约束力
招投标合同中的中标价对结算价缺乏约束力,使得中标价流于形式,结果往往采取按实结算方式。同时,虚增造价对施工方的惩处较轻,违纪违规成本较小,使得一些工程施工方甘愿冒险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高算材料设备价格、提高取费标准,高估冒算抬高造价。
6. 部分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少数监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甚至是不负责任,施工签证把关不严,部分签证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施工现场直接获取或复核工程计量的有关数据就签署工程量现场签证单,造成许多工程数据无法核实,争议极大,容易被施工单位混水摸鱼。
7. 部分业主责任心不强
部分业主单位缺乏大局观念,对项目粗放式管理,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往往具体情况不熟悉、工程量数据不清楚。对施工方报审的结算资料仅形式上审核或者根本没有审核。
8. 审计方的服务性质与利益倾向
审计方作为工程结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存在着自有的服务性质和利益倾向。特别是目前情况下,中介审计单位通常靠审减额拿审计费,他们肯定是想扣得越多越好,以追求高审减额。
9. 施工方预算员的经验和心态
预算员在编制工程结算报表时,为了保证项目的盈利,往往会将工程量报得偏高。而审核人员在审查结算单时,出于心理因素,往往更倾向于降低工程量,以求结算结果更加“真实”。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审减率过高。为了降低审减率,需要从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强化培训和监管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