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现金收付规范要点梳理(截至2025年03月)
一、基本原则
- 维护法定货币地位:人民币现金是我国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 尊重支付选择权:收费单位、经营主体需保障公众自主选择现金或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权利,不得对现金支付采取歧视性措施。
- 鼓励支付方式和谐发展:现金与非现金支付应兼容共生,不得因推广数字支付排斥现金服务。
二、适用主体与场景
- 适用范围: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收费单位、经营主体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金收付行为。
- 典型场景要求:
- 人工/面对面服务:必须支持现金支付,并保持合理零钱备付。
- 无人自助服务(如自助机具、园区“一卡通”):需在醒目位置标注支付方式、现金转换方式及联系电话,提供现金充值或退卡服务。
- 线上交易线下交付:支持当面收款的场景需接受现金支付。
- 全流程线上服务:需提前公示支付方式,不得默认排除现金选项。
三、经营主体核心义务
- 禁止拒收现金:除法定非现金支付情形外,不得拒收现金或设置现金使用障碍。
- 委托收款管理:委托第三方代收时,需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受托方接受现金的义务。
- 应急保障:商业模式创新或推广数字政务时,需考虑公众现金使用需求及突发情况应对。
四、金融机构责任
- 现金服务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需提供现金存取服务,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并作为受托方时支持人工收现。
- 操作规范:
- 收款:严格核对客户身份及资金来源,使用专业设备清点验真。
- 付款:大额取款需预约审批,支付现金须整点无残损。
五、监管与处罚
- 部门职责:行业主管部门需督促主体落实责任,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有权监督检查拒收现金行为。
- 公示曝光:对拒收现金的违法当事人由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示曝光。
六、特殊场景补充
- 税务领域:线下办税场所须设人工现金通道,委托代征需书面要求受托方接受现金。
- 现金转换限制:不得收取手续费或设置限制条件,确保现金转换便利。
以上规范旨在保障现金流通便利性,平衡数字化发展与公众基础支付需求,尤其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