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水分(M) :
-
煤的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
内在水分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外在水分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
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 灰分(A) :
-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分为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
外在灰分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
-
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且对锅炉的燃烧效率有不利影响。
- 挥发分(V) :
-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
-
挥发分越高,煤炭的易燃性通常越好,但也可能导致燃烧不稳定。
- 固定碳含量(FC) :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
-
计算公式为:固定碳 = 100 - 水分 - 灰分 - 挥发分。
- 发热量(Q) :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
低位发热量(Qnet) = 高位发热量(Qgrv) - 水分汽化热。
- 全硫(St) :
-
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
-
硫在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 粘结指数(G值) :
- 煤在加热后粘结无烟煤的能力,粘结指数越高,煤的结焦性越好。
- 胶质层指数(Y值) :
- 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 哈氏可磨指数(HGI) :
- 表示煤的可磨性,数值越高,煤越容易磨碎。
- 焦渣特征 :
- 描述煤炭燃烧后的残留物形态,对于特定用途的煤炭(如冶炼精煤、动力煤等)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评估煤炭的质量、燃烧性能和用途,确保煤炭在工业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