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中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记录鸟类523种,占全国总数的35%,包括2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90种二级保护动物。红嘴相思鸟作为湖南省鸟,以其艳丽外形和悦耳鸣叫成为本土标志性物种;中华秋沙鸭和青头潜鸭等濒危物种则彰显生态价值,而白鹭等常见候鸟印证了湖南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的重要性。
红嘴相思鸟是湖南的生态名片,红嘴绿羽的它遍布全省山林,2007年通过全民投票当选省鸟。其非候鸟特性与高适应性,使其成为湖南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中华秋沙鸭被称为“国宝鸭”,全球仅存千余只,湖南越冬种群达400只,居全国前列。它对水质极端挑剔,其栖息地数量增长直接反映湖南湿地保护的成效。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全球不足千只,2023年南洞庭湖首次记录其繁殖影像,创下中国最南繁殖纬度纪录。沅江蒸钵湖的60只越冬群体,成为该物种关键庇护所。
湖南鸟类名录持续更新,如家麻雀的发现填补了分布空白。而白鹭等393种候鸟(占总数75%)依赖湖南的稻田与湿地,其迁徙规律与农耕时令深度绑定,凸显人鸟共生的智慧。
从红嘴相思鸟的广泛分布到青头潜鸭的极危保护,湖南鸟类大全既是自然馈赠,也是生态答卷。观鸟时请保持距离,您的每一次文明记录,都在为这份“飞翔的基因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