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明显不合理低价的典型例子,综合不同领域的违规案例:
一、电商领域
-
虚假折扣
实际市场价100元的商品被标为30元出售,或以原价300元标价后实际以100元售出,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
套餐内强制消费
以“政府补贴”为名组织“零团费”旅游,实际通过安排高价购物获取回扣,如广西北海某旅行社以“政府补贴”组织桂林三日游,诱导游客购买高价玉器。
-
库存虚假宣传
推出“低价有效”的SKU,但实际商品缺货或不可购买,迫使消费者转向高价商品。
二、旅游行业
-
虚构行程诱导购物
以“政府补贴”或“比赛奖励”为名,组织游客参加旅游活动,途中安排导游带团购物,如湖北宜昌某旅行社以奖励中老年健身舞比赛优胜者为名,组织港澳六日游并强制购物。
-
隐瞒收费项目
在旅游行程中隐瞒自费项目(如导游购物返点),或以“零团费”吸引游客,实际通过购物返点获利,如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宜宾分公司向地接社收取购物返点。
三、商业交易
-
股权转让不合理
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以接近零的价格(如1000元)转让股权,且未交接公司财务报表或资产,可能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
-
关联交易低价
公司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且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如大连汇享国际旅行社以极低价格宣传旅游产品。
四、其他领域
-
知识产权侵权
以明显低于市场价购买专利技术或商标使用权,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
商业贿赂性低价
通过设定低价吸引客户,再通过隐蔽条款获取回扣,如导游接受旅行社贿赂后安排高价购物。
总结 :明显不合理低价通常表现为价格与市场价严重偏离(如低于市场价30%以上),且存在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或非法利益链条。消费者需警惕此类行为,保留证据通过监管部门或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