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留置后,公职人员是否能保住公职,取决于调查结果和后续处理方式。以下是详细解答:
1. 留置措施的性质
根据《监察法》第二十二条,监察机关对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这种措施是一种调查手段,并不直接等同于定罪或违纪处理。
2. 留置期间公职是否保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正在接受监察调查的公务员,在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情况下,不得辞去公职。因此,被留置期间,公职人员的职务通常是保留的,不会因留置本身而被剥夺。
3. 留置期间工资待遇
在留置期间,公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会受到影响:
- 工资停发:由于被留置的人员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其工资通常会被暂停发放。
- 工资补发:如果经调查认定被留置人员没有违法违纪行为,解除留置后,其被停发的工资会按照规定补发。
- 工资扣除:如果最终认定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扣除部分或全部工资,用于赔偿损失等。
4. 调查结果对公职的影响
被留置后的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公职人员的职务状态:
- 解除留置且无违法违纪行为:公职人员的职务和工资待遇会恢复正常。
- 认定存在违法违纪行为:
- 如果情节较轻,可能会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但职务仍可能保留。
- 如果构成犯罪,经法院判决后,公职人员可能会被开除公职,同时停止发放工资。
5. 总结
- 留置期间:公职人员的职务一般会被保留,但工资会暂停发放。
- 调查结果决定最终处理:如果无违法违纪行为,公职和工资待遇可恢复;如果构成犯罪,公职可能会被开除。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款或案例,可以参考《监察法》和《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