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漏振的补救需要根据具体缺陷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是综合处理方案:
一、基础处理
- 清理基层
-
凿除疏松、剥落或裂缝较深的混凝土至钢筋位置,确保基层表面平整、清洁,无浮灰、油污等。
-
对于严重破损区域,需先用高压水冲洗并保持潮湿状态,必要时涂刷界面粘接剂(如工程师®B9)增强粘接力。
- 修补孔洞与露筋
-
孔洞:清理周围松散颗粒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补捣实,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最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
露筋:清除浮浆和灰尘,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表面抹平压光,必要时养护。
二、界面处理
- 涂刷界面粘接剂
-
在修补区域涂刷工程师®B9永久性界面粘胶,提升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解决空鼓问题。
-
高层建筑建议分层涂刷,确保全面覆盖。
三、分层浇筑与压实
- 分层施工
-
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5-10mm,分层间隔不少于24小时,避免过厚导致开裂。
-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至无气泡,确保密实性,立面或顶面厚度大于10mm时需分层处理。
- 压实与养护
-
浇筑后及时压抹,避免反复抹压影响强度。
-
表面干燥后刮平,条件允许时覆盖草帘保湿养护7天以上。
四、质量检测与预防
- 强度检测
-
混凝土浇筑后7天和28天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若检测不达标,需及时修补并重新检测。
- 预防措施
-
模板表面清理彻底,避免干硬性物质残留。
-
浇筑前湿润模板,控制水灰比≤0.5,分层振捣密实。
-
高大结构需设置串筒或溜槽,避免坍落度不足。
五、注意事项
-
修补材料需与原混凝土等级相当或更高,如Z30高强修补料。
-
夏季施工时,修补材料易变稠,需添加适量乳液保持流动性。
-
修复后需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变形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补救混凝土漏振缺陷,确保结构安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