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医保政策在多个方面有新的调整和变化,以下是详细解读:
药品和耗材集采
- 持续推进集采工作: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 11 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 6 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自 2018 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 4400 亿元左右,其中 80% 用于新药。
医保服务优化
- 扩大跨省共济应用地域范围:2025 年将加快跨省共济工作步伐,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的应用地域范围,方便广大参保人。
- 优化异地就医结算:继续优化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备案,规范管理,巩固提升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2024 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 2.38 亿,减少群众资金垫付 1947 亿元。
医保体系建设
- 发布丙类药品目录: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计划 2025 年内发布,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 “保基本” 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国家医保局将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国家医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 1.8 亿人,累计 260 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 800 亿元。
特定人群保障
- 新生儿医保政策优化:国家医保局大力推进新生儿 “出生一件事” 联办,吉林、山西等地探索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参保、在线申领医保码,实现新生儿 “出生即参”“床边即办”,及时报销新生儿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生育医疗费用。
- 辅助生殖技术医保覆盖: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2024 年已惠及超 100 万人次。同时推进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目前全国已有超三分之一的地区实现直接发放。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按病种付费:2025 年底前,所有省份要将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费用纳入就医地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两种形式,参保人员继续按参保地医疗保障政策享受待遇。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共新增 91 种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 3159 种。同时开始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对严重违法违规案例进行约谈、曝光,以实现药品耗材来源可查验、可追溯。配备 “双通道” 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 “双通道” 药品处方,加强处方流转全流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