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农场目前共有31个农业生产连队,作为黑龙江垦区的重要组成,其连队体系历经军垦时期、兵团改制到现代企业化运营的演变,兼具历史传承与现代农业管理特色。
-
历史沿革与连队起源
850农场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铁道兵军垦第一场,初期以军事化编制管理生产单位。1968年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三十六团,连队数量随垦荒规模扩大而增加。1977年重组后,部分连队并入新成立的卫星农场(现850农场主体),形成当前31个连队的基础架构。 -
连队功能与分布
连队作为基层生产单元,覆盖种植、畜牧、林业等业务,如第一生产队(原兵团一连)主耕小麦大豆,二十六队曾为畜牧基地。地理上分散于虎林市周边,依托完达山南麓的平原与山区资源,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
现代管理体系
农场企业化改革后,连队纳入北大荒集团三级管理体系,实行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结合。例如“两田一地”制度中,连队职工通过承包基本田与经营田参与生产,同时接受农场统一的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 -
数据动态与调整
连队数量可能随农场合并或职能优化微调,但31个连队是近年公开资料中的稳定数据,涵盖62个居民点的生产生活布局,体现农垦系统的高效组织力。
若需最新连队名录或具体分布,建议直接咨询农场管理部门获取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