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在“清补养心”,核心在于避暑祛湿、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运动适度。高温天气易耗气伤津,需通过科学饮食(如多吃苦瓜、绿豆)、合理作息(晚睡早起+午休)、温和运动(晨昏锻炼)来调节身体机能,同时注意情绪管理以防“情绪中暑”。
-
饮食清淡+巧吃苦味
夏季脾胃功能较弱,推荐冬瓜、黄瓜、赤小豆等清热食材,适量吃苦瓜、莲子心以泻心火,但体质虚寒者需谨慎。避免冰镇食物刺激肠胃,可自制绿豆汤、酸梅汤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作息顺应自然规律
采用“晚睡早起”模式,保证7小时睡眠并搭配30分钟午休。避免正午外出,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
运动讲究时机方式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后饮用温水而非冷饮。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直接吹风或冲凉导致寒湿入侵。 -
情绪防“燥”重于防暑
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舒缓烦躁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引发血压波动。老年人尤其需保持心态平和,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
儿童和老人需注意补水(少量多次),户外工作者随身备藿香正气水;空调房办公者可饮用姜枣茶驱散体内寒湿。
夏季养生需长期坚持,从饮食、起居到情绪形成系统调节。若出现持续乏力或头晕等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体质差异灵活调整方案,例如湿热体质者可增加薏仁粥等祛湿食谱,阳虚者则需减少苦寒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