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城港走私活动呈现出隐蔽化、专业化、科技化特征,主要依托边境地理优势和复杂水域环境,通过绕关走私、伪报品名、内外勾结等方式形成灰色产业链。以下从操作手法、核心领域及治理难点三方面展开解析。
一、走私链条运作模式
-
绕关越境运输
利用防城港580公里海岸线、20多个边境口岸及非设关地码头,采取“蚂蚁搬家”式分散运输。走私船只通常在凌晨时段关闭定位系统,将冻品、成品油等货物从越南海域运至未备案的小型码头卸货,再通过改装货车经乡道分散转运。 -
伪报瞒报通关
对电子产品、二手服装等物品采取“货证分离”策略。报关时提交虚假单证,将高税商品伪报为低税商品,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刷单”虚报商品价值,实际货物通过地下钱庄完成资金结算。 -
多层级分销网络
形成“境外采购-海上运输-仓储中转-陆路分销”四级体系。幕后金主遥控指挥,境内接货组配备专业望风团队,使用加密通讯设备,运输组与分销组采用单线联系,形成“人货分离、分段负责”的犯罪架构。
二、重点走私品类特征
- 冻品类:越南牛肉、鸡爪等未经检验检疫产品,使用虚假中文标识包装,通过冷链车混入正规冻库
- 成品油:改装渔船加装暗舱,每船次走私80-120吨,采取“海上过驳、多点卸油”规避检查
- 电子产品:二手手机、芯片等以“五金配件”名义申报,实际货值超申报价5-8倍
- 濒危物种:玳瑁、沉香等通过边境互市贸易夹带入境,伪装成普通工艺品
三、反走私治理关键突破点
-
智能监控体系
在重点海域布设雷达、光电跟踪设备,运用AI算法识别异常船舶轨迹;在边境通道安装具有车牌识别、载重监测功能的智慧卡口,实时比对申报数据与实际货量。 -
全链条打击策略
海关、海警、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冻品DNA追溯”“油品硫含量检测”等专业技术识别手段,同步追查资金流向,切断洗钱渠道。2024年破获的“5.27”特大走私案中,正是通过分析2000余条异常资金流水锁定犯罪网络。 -
政企联防机制
要求码头运营方安装360度夜视监控,船舶靠泊实行“一船一档”电子登记;冻品批发市场落实“三证一码”查验制度;鼓励群众通过“可疑车辆识别系统”APP实时举报,形成全民监督网络。
当前防城港已构建“海陆空立体监管+数字溯源追查+跨部门协同作战”的反走私体系,但走私分子不断升级反侦查手段,建议公众提高对异常低价进口商品的辨识力,发现可疑运输线索立即通过官方渠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