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节的老规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前习俗
-
筅堂扫房
腊月十五后开始大扫除,称为“筅堂”,寓意扫除晦气迎接新年。
-
祭灶
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分“官三民四船五”:官家祭灶日,百姓廿四,水上人家廿五。祭品包括甘蔗、花生、灶糖等,之后全家共享。
-
分年与送年
祭灶后开始准备年货,包括肉类、糕点等。出嫁女儿在腊月廿四至除夕前回娘家送年货,称为“送年”,娘家以年糖年饼、花花面壳回礼。
-
做小岁
除夕前家族聚会,调解矛盾,称为“做小岁”,与北方“小年”不同。
二、正月初一至初三
-
禁忌与礼仪
-
早餐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寓意“太平如意”。
-
全天忌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也不出门远行。
-
穿着要全新,早餐后依次拜长辈,长辈给压岁钱或福橘。
-
-
特殊饮食
-
部分人吃隔年饭(岁饭),讨“年年有余”;老人吃素祈求平安。
-
年糕是必备食物,寓意“年年高升”。
-
-
拜年与互动
-
正月初一出门必祭天,后拜亲友,长辈回应祝福语(如“平安”“聪明”)。
-
初二为“迎婿日”,出嫁女儿回娘家,需携带礼品并陪长辈聊天。
-
三、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
-
祭祖与团圆
-
正月初一吃午饭后祭祖,摆放马蹄、年糕等祭品。
-
除夕夜(三十暝哺)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长辈发红包,晚辈说“吃好了”。
-
-
元宵与灯会
- 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观灯迎神,猜灯谜是重要活动。
四、正月廿九至正月三十
-
拗九节
- 正月廿九送拗九粥,祝福长寿,标志春节结束。
-
扫尾与收尾
-
女性从冬至开始擦洗门窗,准备年货。
-
除夕前“做小岁”,家庭会议调解矛盾。
-
五、其他特色
-
船家习俗 :水上人家正月登岸串门,唱诗贺年,称为“讨诗”。
-
尾牙与分年 :商家腊月十六设宴犒劳员工(尾牙),祭灶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分年)。
这些习俗通过祭扫、饮食、礼仪等环节,传递着对家庭、祖先的尊重,以及对新一年平安、富足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