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精神疾病高发主要与气候波动、光照变化、生理调节失衡及社会压力激增等多因素交互作用有关,具体表现为情绪紊乱、焦虑抑郁症状加重,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复发。
-
气候与生理机制
春季气温忽冷忽热,干扰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分泌,导致情绪波动;日照时间延长抑制褪黑素生成,扰乱睡眠节律,加剧生物钟紊乱。花粉过敏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间接影响大脑功能,诱发焦虑或攻击性行为。 -
社会心理压力
春节后工作学习节奏突变,易引发适应障碍;社交活动频繁增加心理负荷,而社会对“春季愉悦”的普遍期待可能加重情绪低落者的自我否定感。新年目标设定带来的压力若超出承受能力,易导致负面情绪积累。 -
疾病管理疏漏
部分患者因节日期间擅自减药或停药,导致病情复发;长期失眠或代谢加速也可能使大脑营养不足,影响神经功能。既往病史者若未规范治疗,春季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综上,春季需特别关注情绪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调节压力,既往患者应遵医嘱治疗,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