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服制度衍生
“昆仲”作为对他人兄弟的敬称,其起源与古代丧服制度密切相关,具体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词源与含义
-
基本定义
“昆仲”出自《礼仪·丧服》,本义指哥哥(昆)和弟弟(仲)的亲属称谓,后泛指兄弟关系,比喻亲密友好。
-
文化内涵
该词蕴含“同体相连”的伦理观,强调兄弟间应如同手足般相互扶持,如《论语》所言“兄弟也者,其友也”。
二、与普通兄弟称谓的区别
-
亲属性与敬意
“昆仲”是敬称,用于称呼他人兄弟,而普通兄弟间多用“兄”“弟”或亲昵称呼如“老铁”“崽子”。
-
情感表达
侧重表达对平等、友好的情感,如《三国演义》中孙策与周瑜结为“昆仲”,强调情同手足的义气。
三、历史演变
-
文献记载
早期文献如《左传》已出现“昆仲”一词,后随丧服制度的发展逐渐固定为敬称。
-
扩展含义
除直接指代兄弟外,还泛指意气相投的人,如《史记》中用“昆仲”赞誉朋友。
四、现代用法
-
书面表达
多用于正式文书或文学作品中,如“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
-
特殊场景
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如《诗·小雅·常棣》用“常棣”比喻兄弟情谊。
“昆仲”既是古代丧服制度衍生的亲属称谓,又承载了深厚的伦理文化内涵,现多用于表达对平等友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