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保卡买药通常更划算,关键原因在于医保报销比例高、个人账户资金可累积使用,且部分城市支持家庭共济功能。但需注意报销目录限制和起付线规则,特殊情况下现金支付可能更灵活。
医保卡购药的核心优势在于享受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普遍在50%-70%,慢性病等特殊病种报销可达90%,直接降低药费支出。例如200元的药品,医保报销后可能只需支付60元。个人账户余额相当于"医疗专用存款",历年结余不会清零,长期来看比现金更保值。部分省市已开通医保家庭共济,个人账户余额可给配偶、子女使用,进一步放大资金效用。
现金支付仅在三种场景下具有优势:购买医保目录外的进口药、特效药时,药店往往对现金客户给予更大折扣;当年度医疗支出未达到医保起付标准时(如部分地区门诊需累计消费满500元才启动报销),现金支付可避免占用个人账户余额;个别民营药店对医保卡消费会虚高定价,此时比价后现金交易反而省钱。
使用医保卡要特别注意两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每年调整,部分药品可能突然失去报销资格;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通常比三甲医院高10%-20%,同类药品建议优先在社区医院购买。年度医疗费用超过封顶线后,医保卡和现金支付将无差别。建议日常用药尽量刷医保卡,同时保留2-3个月用量的个人账户余额应急,遇到目录外药品再灵活选择现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