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版《中国药典》的改动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品种收录与结构优化
-
总品种数
全版共收载6385种药品,较上一版增加159种,修订1101种,淘汰32种。其中中药部分新增28种,修订420种;化学药新增66种,修订483种;生物制品新增13种,修订62种。
-
重点领域更新
-
中药 :新增100余种临床急需品种,修订500余种标准,涵盖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及成方制剂。
-
生物制品 :新增13种疫苗、细胞产品等,修订62种,强化重组蛋白类药物等新品种的监管。
-
化学药 :新增抗肿瘤药、心血管用药等100余种,修订483种,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二、标准提升与体系完善
-
质量标准
-
中药 :完善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质量标准,建立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
-
化学药 :强化异常毒性检查,采用国际协调的Q3C/Q3D指导原则控制杂质。
-
生物制品 :增加GMP相关条款,完善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
-
-
通用技术要求
新增69项,修订133项,涵盖绿色药品标准、药品追溯体系等,支持“碳中和”目标。
三、监管强化与国际化
-
法规衔接
以《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为依据,明确通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与推荐性,规范技术文档。
-
国际交流
推动中药标准国际化,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建立与国际药典接轨的检测方法体系。
四、实施与过渡
-
执行时间
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原有药典标准同时废止。
-
注册标准协调
药品注册标准与药典保持一致,需及时评估并调整注册申报要求。
五、其他关键变化
-
术语规范 :统一中药“用法与用量”等特色表述,生物制品保留GMP相关条款。
-
数据库建设 :完善化学药品国家标准数据库,提升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
以上改动体现了《中国药典》在品种覆盖、质量提升、监管强化及国际化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旨在保障药品安全、有效,适应新技术、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