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青枯病的防治需根据具体作物和病害阶段选择合适药剂,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常用药剂类型及适用场景
-
铜制剂
-
灌根防治 :络氨铜、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等,适用于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
-
叶面喷施 :中生菌素、链霉素、噻唑锌、春雷霉素等,配合叶面肥使用效果更佳。
-
-
多粘类芽孢杆菌
-
拌种预防 :5亿CFU/克悬浮剂50倍液,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土传病害(如立枯病、根腐病)。
-
灌根治疗 :1000倍液连灌2-3次,适用于番茄、花生等。
-
-
其他药剂
-
叶枯唑 :20%可湿性粉剂100-200克/亩,适用于花生青枯病。
-
噻森铜 :20%悬浮剂150-200毫升/亩,同样适用于花生。
-
二、防治关键时期与方法
-
预防为主
-
定植前用铜制剂灌根(如络氨铜)或拌种(如多粘类芽孢杆菌)。
-
高温高湿季节(25-30℃)加强监测,雨季及时排水。
-
-
初期治疗
-
发病初期灌根:50%花生病绝1000-1500倍液或20%噻森铜150-200毫升/亩。
-
叶面喷施:链霉素、噻唑锌等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
-
辅助措施
-
淋灌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
-
结合叶面肥(如全营养型叶面肥)补充养分。
-
三、注意事项
-
铜制剂需避免过量使用,防止药害。
-
生防菌(如多粘类芽孢杆菌)需按说明稀释,避免影响发芽。
-
发病后期需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传播。
(注:具体用药请参考产品说明,严重病害需结合农业技术部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