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剂、多粘类芽孢杆菌
针对青枯病的防治,需根据病害类型、作物种类及防治阶段选择合适药剂。以下是综合推荐及使用要点:
一、化学防治药剂
-
铜制剂
-
络氨铜 :定植期灌根预防效果最佳,可配合叶面喷施中生菌素、链霉素、噻唑锌或春雷霉素等细菌性农药,增强传导输送水肥能力。
-
其他铜制剂 :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等也可用于灌根或叶面喷施。
-
-
其他细菌性农药
-
噻菌铜/噻森铜 :20%浓度配制成400倍液灌根,可配合叶面肥使用。
-
春雷霉素 :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适用于多种青枯病。
-
二、生物防治药剂
多粘类芽孢杆菌
-
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无致病性,可产生广谱抗菌物质,诱导植物抗病性,且无污染、无残留。- 使用方法 :
- 拌种:5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50倍液,阴干后播种(适用于小麦、玉米等)。 - 浸种: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育苗期浸种30分钟(适用于西瓜、番茄等)。- 优势 :可同时防治枯萎病、青枯病、黄萎病等多种土传病害,且能补充植物营养,促进生长。
三、综合防治建议
- 预防为主 :定植期灌根是关键,可配合叶面喷施铜制剂和叶面肥。2. 早期治疗 :发病初期灌根或浸种,配合叶面喷施杀菌剂,连续2-3次。3. 生物防治补充 :种植前拌种或育苗期浸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增强抗病力。### 四、注意事项
- 避免与含氯农药混合使用,防止药效降低。- 灌根时注意药液浓度和均匀性,避免药害。通过综合运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可有效控制青枯病,降低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