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独特的高原气候孕育了耐寒、耐旱的特色农作物,主要品种包括青稞、油菜、马铃薯、豌豆和小麦,其中青稞种植面积占比超30%,油菜花海成为生态旅游名片,高原马铃薯以高淀粉含量著称。
青稞是青海的核心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海拔2000-4500米的区域。其β-葡聚糖含量高于普通谷物,可加工成糌粑、青稞酒等传统食品,近年还用于降血糖功能产品开发。春油菜集中在门源、互助等地,生长期短且含油率达40%以上,青海油菜籽年产量占全国春油菜总产的20%,菜籽油远销国内外。马铃薯在东部农业区及环湖地带规模化种植,因昼夜温差大积累更多干物质,适合制作淀粉、粉条及休闲食品。豌豆作为高蛋白饲草与绿肥作物,在脑山地区(浅脑山地带)广泛轮作,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小麦则以耐寒的春小麦为主,黄河与湟水河谷地带为主要产区,支撑本地面食加工产业链。
青海农作物兼具生态适应性与经济价值,青稞深加工、油菜观光农业等模式推动产业升级,高原冷凉气候为培育优质农产品提供天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