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作家甘天枝是当代文坛扎根西部、深耕民族文化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以 史诗般的牧区叙事 、 红色题材的深度挖掘 和 多元文化融合的创作视角 著称,代表作《栅栏边的羊群》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平凡的世界》”。
-
史诗叙事与时代共振
甘天枝耗时12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栅栏边的羊群》以75万字全景式展现甘南牧区改革开放与脱贫攻坚历程,填补了民族地区牧区题材的文学空白。作品通过两代牧人的命运交织,既刻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暗藏《伏藏密码》等悬疑线索,兼具现实主义厚度与神秘主义色彩。 -
红色基因与精神传承
其电影剧本《红撒拉》以西路红军历史为蓝本,通过“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叙事内核,将革命精神与民族团结主题结合,被评价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中篇小说《红军曼巴》亦获“西部十佳影视文学作品奖”,体现其对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 -
文化根脉与跨界融合
甘天枝的散文诗(如《敦煌的腊月多乡愁》)融合敦煌文化、藏地风情与个人乡愁,语言兼具地域特色与深度。创作中常渗透佛教文化、生态伦理等多元议题,形成“游牧文明与现代性对话”的独特风格。 -
匠人精神与文学坚守
作为业余作家,他利用节假日坚持创作,九易其稿推敲《栅栏边的羊群》,甚至被同行形容为“走火入魔”。这种执着使其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题写书名、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陈玉福作序的殊荣。
甘天枝的创作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学力量源于对土地的深情与时代的敏锐捕捉。其作品不仅是西部文化的窗口,更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甘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