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可分为三个关键时期,每个时期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一、返青分蘖期(约移栽后10-15天/直播后20-25天)
-
主要病虫害 :恶苗病、苗稻瘟、干尖线虫病、二化螟、稻飞虱、螟虫等。
-
防治重点 :促进分蘖、增强植株抗逆性,重点控制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预防苗瘟等病害。
-
补充说明 :需结合品种特性调整用药,避免因高温或露水影响药效。
二、拔节期(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
-
主要病虫害 :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秆蝇、白背飞虱等。
-
防治重点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灌根剂或叶面肥补充硼、锌等微量元素,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二次感染。
-
管理措施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长,增强茎秆强度。
三、穗期(抽穗至成熟)
-
主要病虫害 :稻飞虱(高密度时)、穗瘟、稻曲病、螟虫(四代)、稻纵卷叶螟(孕穗期)等。
-
防治重点 :综合防治害虫(如吡蚜酮、噻嗪酮)和病害(如穗瘟、稻曲病),重点保护齐穗期,减少空壳率。
-
管理措施 :保持田间水层(3厘米左右)5天以上,雨后补喷;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Bt)控制害虫。
其他注意事项
-
监测与预警 :定期检查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害趋势。
-
轮换用药 :不同生育期交替使用农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
综合管理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如烤田、深翻)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通过科学划分防治时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