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甘泉是明代与王阳明齐名的心学大师,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思想,创立甘泉学派,一生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数千人,是岭南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理念,将心学融入日常生活,强调在逆境、人情与琐事中感悟天理,形成平实深刻的哲学体系。其学说与阳明学并称“王湛之学”,对明代思想史和书院教育影响深远。
湛甘泉的思想体系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与日常实践明悟天理。他认为天理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耕田饮水、待人接物等具体行为中。与王阳明的“致良知”不同,甘泉心学更注重“气”的贯通性,从自然存有的角度诠释万物一体,强调“心包万物”“性通天地”的宇宙观。
在教育领域,湛甘泉推行“德业与举业合一”的宗旨,制定《大科书院训规》,倡导知行并进。他在西樵山创办的大科书院成为理学重镇,与岳麓、白鹿洞齐名。其教学融合耕读传统,开辟学田供师生躬耕实践,将心学从书斋推向民间,培养了大批践行“甘泉精神”的学者。
湛甘泉的为官生涯同样彰显其思想底色。出使安南时拒收赠礼,以廉洁赢得赞誉;晚年归乡讲学,将荔枝种植技术引入增城,留下“怀枝”佳话。他一生跨越学术与政坛,却始终坚守“心如水静,物来则应”的修养境界。
湛甘泉的思想至今仍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启示。从现代IP形象开发到书院遗址重建,甘泉文化正以新形式焕发活力,其“于平凡中见道”的智慧,值得当代人深入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