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涉及食品标签、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检验方法等四大类标准,包含2万多项指标,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1. 食品标签标准
食品标签标准明确食品标识的规范要求,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的标注方式,并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性用语,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食品信息。
2. 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针对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食品等具体类别,明确适用范围、术语定义和限量指标。例如,《发酵乳》等标准的发布,提升了乳制品的质量要求,保障消费者健康。
3. 生产经营规范
生产经营规范标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制定卫生要求和管理规范。例如,《调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强化了对重点食品类别和污染因素的过程控制,填补了食品安全过程管理的空白。
4. 检验方法标准
检验方法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标符合规定。例如,《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总结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全面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可参考食品标签和标准内容,确保选购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