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称为"最残忍人贩子"的是19世纪英国连环杀手威廉·卡尔伯特(William Hare),他与同伙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通过诱骗、谋杀至少16人向爱丁堡医学院贩卖尸体牟利,其活体解剖受害者、伪造死亡证明、专挑弱势群体下手的作案手法震惊欧洲。
-
活体解剖产业链
两人利用当时解剖学教学需求激增的漏洞,先通过正常渠道收购殡仪馆尸体,后发展为用枕头闷杀流浪汉、妓女等边缘人群。部分受害者被下药后直接送进解剖室,在意识清醒状态下遭肢解,形成完整的"杀人-供货"黑色产业链。 -
精准锁定目标群体
选择独居老人、智力障碍者等社会关注度低的受害者,常以提供工作或住宿为诱饵。最著名的受害者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18岁少年詹姆斯·威尔逊,被以"介绍医院护工工作"骗至住所杀害。 -
突破道德底线的作案手法
为保持尸体"新鲜度"提高售价,他们会提前确认医学院课程表,在解剖课前48小时内完成谋杀。部分尸体被伪装成溺水或酒精中毒,甚至伪造亲属签字同意书,形成完整"合法化"证据链。 -
案件侦破的戏剧性转折
因一名房客发现床垫下的血迹报警而败露,伯克在审判中为减刑指证同伙,最终威廉·卡尔伯特被判终身苦役(后死于狱中),伯克被公开绞死后其骨架至今仍在爱丁堡医学院展览。
此案直接推动英国1832年《解剖法案》出台,确立尸体捐献合法渠道。该事件警示我们:当科学需求与伦理失序碰撞时,制度漏洞可能成为恶魔的温床。现代医学伦理审查体系正是建立在类似历史教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