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部,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全长约1200公里,是松辽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分界线。
-
地理走向特征
大兴安岭整体呈现明显的东北-西南延伸趋势,山脉北段较窄且陡峭,南段逐渐变宽并过渡为丘陵地貌。其走向与地质构造带一致,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一部分。 -
具体地理位置
- 北端起点:黑龙江省漠河市以北的黑龙江右岸。
- 南端终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源头。
- 东西跨度:平均宽度约200-300公里,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连接松嫩平原。
-
地形与分界作用
山脉平均海拔1000-1400米,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作为重要地理分界线,其西坡平缓,逐渐融入内蒙古高原;东坡较陡,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形成东北平原的降水条件。 -
生态与经济意义
作为中国最大原始林区之一,覆盖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森林,盛产落叶松、白桦等树种。同时是额尔古纳河、嫩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对东北地区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至关重要。
大兴安岭的走向与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价值,既是北方生态屏障,也是资源宝库,在区域气候、水文及生物多样性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