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数量增加,标准体系完善
2025版《中国药典》的更新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变化包括以下方面:
一、品种收载与结构优化
-
总品种数
全新收载6385种药品,较2020版增加159种,修订1101种,淘汰32种。其中中药收载3069种(含新增28种、修订420种),化学药2776种(新增66种、修订483种),生物制品153种(新增13种、修订62种),药用辅料387种(新增52种、修订136种)。
-
药典结构调整
-
通用技术要求增至410个,新增69个,修订133个;
-
指导原则新增34个,删除9011/9012等重复内容;
-
药用辅料品种正文修订,药包材标准转向“指导原则+通用检测方法”形式。
-
二、标准体系完善
-
安全性控制强化
-
增加6大质量要求(鉴别、有关物质、残留溶剂、杂质、微生物污染等);
-
注射剂、吸入剂等高风险制剂新增抑菌剂使用评估要求;
-
生物制品新增马兜铃酸检测方法。
-
-
质量评价方法更新
-
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如半高峰宽(HPLC)计算公式统一为欧洲药典标准;
-
新增流变学、体外释放等评估指标。
-
三、技术规范与国际协调
-
国际接轨
-
与USP、欧洲药典等国际药典保持一致,提升药品国际化水平;
-
引入ICH Q3C(残留溶剂)、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
-
-
信息化与监管能力提升
-
完善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强化生产源头和过程控制;
-
增强疫苗监管要求,明确通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与推荐性。
-
四、其他关键变化
-
删除与修订内容 :淘汰不符合新标准的各论和技术,如9011/9012指导原则;
-
凡例修订 :优化体例结构,强化法律与标准衔接,明确数值修约规则。
以上变化体现了药典在品种覆盖、质量管控、国际协调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旨在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