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代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寓意高温酷暑、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节。
-
时间与节气意义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7月22日或23日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标志着盛夏的顶峰,气温达到全年最高。古人认为大暑是“三伏天”中最热的阶段,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时节的天气特点。 -
气候特征
大暑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南方可能出现持续强降雨,而北方则以干热为主。此时雷阵雨频繁,既可能缓解暑热,也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因此需注意防暑降温与防汛。 -
农事与民俗
大暑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关键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进入成熟阶段。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等习俗,旨在驱散暑湿、强身健体。部分地区还会举办“送大暑船”等祈福活动,祈求平安丰收。 -
养生建议
大暑时节宜清淡饮食,多吃绿豆、冬瓜等清热食物,避免长时间暴晒。适当午休、补充水分,并保持室内通风,以防中暑或“空调病”。
大暑既是自然气候的节点,也蕴含农耕文化的智慧,提醒人们顺应天时、科学应对酷暑。